港报:金融安全头等事 经验教训宜记取
 

香港明报社评指出,中共中央政治局上周专题学习金融安全问题,由人民银行、中银监、中证监和中保监的负责人介绍情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必须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实做好。

这是中央政治局首次以维护金融安全为主题的学习会,自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来,中央对金融风险的忧患意识空前提升,因为金融安全事关社会稳定,政权安危。

国际危机前车之监 救市熔断手法稚嫩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摧毁了亚洲多国的经济繁荣,韩国、泰国、印尼出现了政权更迭;2008年的金融海啸,以及之后欧债危机,不仅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根基,亦暴露了西方民主机制的脆弱。

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轨,内地金融业近年与国际市场互动遽增。截至去年底, A股市值规模约50.62万亿元人民币,居世界前列,股民多达1亿;内地银行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50万亿元,两倍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外汇储备全球第一,人民币已被国际货币组织(IMF)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MSCI全球股票指数今年很大机会纳入A股指数。

正是由于中国金融规模如此庞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可谓牵一发动全身。因此,当2015年A股出现股灾时当局的“暴力救市”,811汇率改革引发的蝴蝶效应,乃至去年初A股熔断机制的试验失败,都在全球引发了广泛影响,暴露了中国金融监管手法的稚嫩,这些教训都值得记取。

同时,过热的楼市及不良贷款、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互联网金融和影子银行引发的乱象等问题,都对中国金融系统的稳定造成极大压力,成为威胁金融安全的计时炸弹。2015年股灾中的场外配资、2016年保险资金在A股市场的大举收购等乱象,虽然监管部门最终都出手处理,但是暴露出这种事后监管模式的效率低下,成本高昂,难以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爆发和蔓延。而近期揭发的多宗银行骗案,特别是7年前商人郭文贵被指伪造印章向农业银行骗贷32亿元人民币等案件,更令人触目惊心。

正如习近平在政治局会议所言, 仙塔修仙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外溢性突显,国际金融风险点仍然不少。一些国家(暗指美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外溢效应,有可能对中国金融安全形成外部冲击。对存在的金融风险点,一定要胸中有数,未雨绸缪,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

内外风险隐患仍多 加强监管还须改革

4月以来,中银监在10日内接连发布7项文件,涉及服务实体经济、监管处罚、防控风险、弥补监管短板等各个方面。如4号文是《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指导银行业资金脱虚向实;5号文《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6号文《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直接点出银行业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房地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等十大重点;7号文《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则确定了三大类、26项监管制度堵塞漏洞的项目;而45号文《关于开展银行业“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46号文《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的通知》、53号文《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都要求银行对其存在的违规行为自查并报告。

此外,中保监也宣布重点修订现行规则、加强审慎监管协调;中证监则宣布全面升级交易所的一线监管和实质监管。

在习近平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的6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体系,推进金融业公司治理改革,完善市场规则,健全市场化、法治化违约处置机制。可见, 豪门总裁的弃妇 ,应对金融风险,不仅要善防守,还要能进攻。虽然对于“一行(人民银行)三会(中银监、中证监、中保监)”合并成立超级部会的监管方案已被否决,但如何加强监管机构的配合协调仍是重大课题。

另外,在当局强调加强党对金融工作领导的同时,如何保持央行决策的独立性,对于增强国际上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信心也不可轻忽;虽然官方称发展金融业必须“立足国情”,不照搬照抄外国经验,但对于现代金融业的国际经验须正确对待,充分认识,否则不仅跟不上世界金融发展的步伐,更谈不上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

(来源: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