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养学会根据营养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经验制定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强调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和健康促进的原则下形成了中国居民合理营养膳食结构的框架。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应遵循以下8条原则:
1.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
各种食物所含养分不尽相同,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完全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所以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我国的膳食多样化应包括以下5类:第一类为谷类,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第三类为豆类及其制品,第四类为蔬菜水果类,第五类为纯热能食物。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使用谷类食物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食用一些粗杂粮。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很多人倾向于多食用动物性食物,有些家庭动物性食物的消费量已超过了谷类,这种饮食结构提供的热量和脂肪过高,膳食纤维过低,是导致现代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因此,保持以谷类为主食的传统习惯对健康更有利。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水果以及薯类含有较多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食物纤维,对于增强抵抗力、维护心血管健康、预防一些癌症有积极意义。
3.每天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奶类含钙量高,是补充钙的最好食品,奶类还含有蛋白质和维生素。豆类及其制品含有极高比例的蛋白质。建议各年龄段人群每天都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食肥肉和荤油
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含有更多的优质蛋白质,它们也是脂溶性维生素和一些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同时可适当食用一些动物内脏,动物肝脏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其铁和锌含量也丰富。有些脏器如脑、肾含胆固醇太高,对心血管系统不利。肥肉和荤油是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食用过多会发生肥胖,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5.热量平衡,保持体重
保持适宜的体重和体脂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尽量做到摄入热量与消耗量保持平衡,避免摄入热量过多导致体重过度增加或引起肥胖。同时,一日三餐的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三餐的热能比例以30:40:30为宜。
6.膳食清淡,减少食盐摄入
膳食清淡有利于健康。少吃太过油腻、太咸及油炸、烟熏的食物,不宜过多食用动物性食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食盐摄入不超过6克。
7.控制饮酒
适当饮酒可调节社交氛围、改善情绪、增加快乐气氛,而醉酒会损害胃、肠、肝、肾、脑功能,长期酗酒对健康影响极大,会严重损害肝功能,甚至引发肝硬化乃至癌变。因此,建议少饮酒或不饮酒。
8.食用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