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导引术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突破。首先,它改变了以往导引的学理与功法的分离,建立了学理与功法紧密结合的体系。其次,它改变了以往导引内功与外功分离的局面,而是把内功与外功有机结合起来,并且一改以往健身和疗病导引注重肢体外部运动的着眼点,而着眼于内外结合,由内而外。再次,它改变了以往导引在功法的运用上仅着眼于健身疗病的片面性,而着眼于易筋炼膜,强身壮力,与习武术、练拳勇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它扩大了导引的影响和应用领域,受到养生家、医家及习武练拳者的重视。
《易筋经》原未分上下卷,只一卷即后世流行本之上卷,下卷为来章氏所辑,作为附录。其上卷内容基本上可分为三大类。
(1)阐述易筋炼膜的基本理论:易筋经总论、膜论。
(2)阐述内壮的基本原则和功法:内壮论、揉法、采精华法、服药法、汤洗法、初月行功法、二月行功法、三月行功法、四月行功法、行功轻重法、用功浅深法、两肋内外功夫、木杵木槌说、石袋说、五、六、七、八月行功法、九、十、十一、十二月行功法、配合阴阳法、下部行功法、行功禁忌、下部洗药方、用战、内壮神勇、炼手余功。
(3)阐述外壮的要领和功法:外壮神勇八段锦、神勇余功、贾力运力势法说、十二势图及图说、搓膀腕法、炼手足、练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