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文化的精髓之三——民间游戏与民间竞技
 

1476499222331253.jpg

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称“玩耍”。游戏是游艺民俗中最常见、最普遍、最有趣的娱乐活动,主要流行于少年儿童中间和节日里成年人娱乐节目之中。有些游戏项目在发展中逐渐完善,最后形成了竞技项目或杂技艺术。古往今来,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游戏活动多得犹如满天繁星,许多民间游戏活动在性质、方式以及游戏者的范围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某些相似甚至相同之处。综观我国纷繁众多的民间游戏活动,可将它们分为儿童游戏、斗赛游戏、季节游戏、歌舞观赏游戏、杂艺游戏、智能游戏、驯化小动物游戏、助兴游戏和博戏等。

民间游戏与民间竞技如同一对从民间文化这一母体中孕育出来的同胞兄弟,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许多具体的民间游戏活动项目中,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竞技特征,而民间竞技的许多活动项目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游戏特征。如我国的传统民间竞技活动——踢毽子,其基本技巧有四种,即两脚向内侧交替的踢法“盘”;屈膝弹毽的“磕”:用脚外侧反踢的“拐”;用脚尖正踢的“蹦”。另外,踢毽子还常有花样技巧比赛,人们用肩、背、胸、腹、头等身体部位与两脚配合,做出各种姿势,使毽子经久不落地,缠身绕腿,翻转自如。这种民间竞技活动具备了明显的游戏特征。首先,众人踢毽子比赛的过程,就是一个边竞赛边玩耍的过程;其次,人们可以在踢毽子的过程中获得许多乐趣。同样,民间游戏活动也具备了明显的竞技特征。如跳绳本是一种边跳边伴唱的游戏活动,其特点是自娱,后来发展为竞技活动,但其游戏的特征仍然存在。边竞赛边玩耍,兴趣盎然,其乐陶陶,这正是我国众多的民间竞技活动的基本特征。

民间游戏与民间竞技的密切联系,还可从两者之间传承变异的过程中表现出来。从传承关系上看,许多竞技活动是从游戏中变异而来的。例如,抽陀螺这一活动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本是一种用绳索抽击一个圆锥体的玩具,使之不停地在地面上转动的游戏。后来,随着人们抽陀螺技艺的不断提高,这一项自娱性的游戏逐渐演变为竞技活动,直至成为现代民族体育运动会中的一个项目——打陀螺比赛。

传统的民间竞技活动与近现代形成的体育竞技活动之间存在着差异。传统的民间竞技活动是玩耍与竞赛的结合体,即竞技的过程始终充满玩耍的乐趣;而近现代形成的体育竞技活动则是严肃认真的比赛,其中游戏玩耍的成分几乎没有了。从我国古代盛行的竞技活动蹴鞠与近现代的足球比赛来看,两者之间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但比赛的氛围却大不相同。蹴鞠比赛过程中,时时显现出玩耍、自娱的随意性特点,而在现代足球比赛中却不具有这种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