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舞狮的发展
 

33591401_29.jpg

舞龙、舞狮运动起源于中国古代,原是一种以自发性、娱乐性、随意性为特点的中国民间传统文体活动。两千余年来,龙狮运动历代相传,鼎盛不衰,并且随着华人的迁移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当地人民所喜爱。可以说,世界上凡是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就有舞龙舞狮运动。

近十年来,经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的不断挖掘和整理,已发展成为颇具民族特色、极具吉祥喜庆色彩和观赏价值的体育竞赛项目,国际性的龙狮比赛逐年增多。  

1995123日,在香港正式注册成立了国际龙狮总会。19977月,国际龙狮总会在马来西亚召开执委会和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将国际龙狮总会执委会秘书处迁至中国北京。199811月,国际龙狮总会改选,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张发强任国际龙狮总会主席。

现代竞技舞龙以九节布龙为代表。龙身长18米,由10人(龙珠1人,舞龙手9人)在20米×20米的正方形平整场地上舞动。舞龙者在行进动态中完成“龙”的游弋、起伏、翻腾、穿越等动作,利用人体多种姿态将力度、幅度、速度、耐力等揉于舞龙技巧之中,或动或静,组成优美形象的龙的雕塑,展现龙的精气神韵和龙所象征的中华民族奔腾争跃的精神风貌。

现代竞技舞狮源起于20世纪80年代,由狮头、狮尾组成的单狮,在长1014米,最高不超过3米,最低不低于0.8米的桩阵上,运用各种步形步法,通过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动作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来表现狮子的威猛与刚劲。在表演过程中,其舒缓婉转之处,令人忍俊不禁,拍手称绝;其飞腾、跳跃之时,让人胆战心惊而又昂然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