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章“身份”要合法
 

对于机关、企事业单位来说,公章是权力的象征,具有法律的性质。然而,这个具备法律效应的公章,有时却因自身的“身份”不合法而带来风险。例如,某公安局治安大队接到某企业报案,称公司公章被人仿冒,仿冒者以该企业的名义与他人签订了一份合同实施诈骗。随即,企业与合同对方发生经济纠纷,对方要求该企业支付一笔数额不小的赔款。然而,企业却无法拿出公章被仿冒的证据,因为自己的公章也是在小型刻印社里刻制的,并没有在公安部门备案。由于企业自身的印章是“身份”不合法,无法拿出证据来指证他人,结果很难挽回自己的损失。因此,具备法律效应的公章“身份”不明,会带来巨大的隐患。

据相关法律规定:印章行业属于特种经营行业,私刻公章是违法行为。刻制一枚公章的手续是相当正规的,需要持设立组织、机构的批准文本和上级机关或主管部门出具的介绍信或证明,还要有法人代表和经办人的身份证明等。正规刻制公司刻出的公章不仅自家公司备案,每枚还都由公安部门核审并备案,其“身份”都能在印章刻制管理信息系统中查询到,并带有防伪标志。在一些不规范的街头刻字摊点,这些是不可能做到的。公安部门提醒印章刻制企业和各单位,公章制作质量和防伪性应合乎公共安全印章标准。印章私制行业要加强自身管理,主动到公安部门备案;对于广大公章使用部门和单位来说,也应该提高认识,选择到正规公司刻制,以免给自身利益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