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
1.大学生自卑心理的主要表现
(1)自我评价过低
遇事退缩、害羞、不自信、感到焦虑,害怕失败。
(2)概括化或泛化
由于某一方面原因造成的自卑情绪泛化到其他方面。如有位大学生因为英语成绩不好,没过四级,以后就觉得其他方面如言谈举止等都不如别人。
(3)敏感性和掩饰性
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评价非常敏感,常把别人与自己无关的言行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视。由于担心自己的缺陷被人知道,因而常加以掩饰或否定,有时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
2.大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自卑感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从内在心理过程看,自卑是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自我评价不当的结果。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对自己的外貌、能力、自我价值等各方面,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更多的关注。寻求别人的认同,关心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将来是什么样的人。自我意识的发展促使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分化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两部分,他们面临着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即通过修正理想自我或改变现实自我使两者协调统一。然而现实中,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一致性程度较低,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容易产生消极的自我意识和与丧失达到理想自我的信心相联系的自卑情绪。从外部环境看,学习的失败、优越感的丧失、恋爱失败以及对自己外部条件不满也是促使大学生产生自卑情绪的常见原因。
3.自卑情绪的调适
(1)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
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不把别人看得十全十美,不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
(2)正确认识自卑感的利与弊
心理学家认为:自卑的人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各方面的特长,而且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自卑心理。自卑的人往往都很谦虚,善于体谅别人,不常与人争名夺利,安分随和,做事小心谨慎,稳妥细致,重感情,重友谊,一般人都较相信他们,并乐于与他们相处。在这里,指出自卑者的优点,是要使他们明白,不要因为有自卑感而绝望,认识这些优点可以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消除自卑感奠定心理基础。
(3)积极与他人交往
自卑者多数孤僻,不愿交往,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当人独处时,心理活动就会转入内部,朝向自我。自卑的人长期独处,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会变得窄小,只在几个问题上绕弯子,加上个人认识的局限,就会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常使自己陷入自卑之中不能自拔。当与人交往时,注意力就会被他人所吸引,感到他人的喜怒哀乐,心理活动就不会局限与个人的小圈子,心情自然会变得开朗。研究表明,在集体活动中,人们会产生从众、模仿行为。自卑者应有意识地同性格开朗、乐观、豁达、尊重人的人交往。
(4)注意自我激励
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因此,无论学习还是工作,目标不要定得太高太大,如果目标本身较高,可将它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这样就易成功,而每次的成功对自己都是一种激励,这样有利于提高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