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奇大学毕业两年了,在湖南省一家知名的报社做新闻编辑,在他看来这是一份富有挑战性和成就感的工作。回顾求职经历,他将成功归功于大学“做对了四件事”。
他从江西一个县城考入湖南某高校中文专业。对于未来,秦奇有两个选择:一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3年后回到家乡小镇做一辈子的老师;二是另寻出路,留在城市。要强的秦奇选择了后者,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他大学里做对的第一件事,即“明确目标”。第二件事是重新审视自我。秦奇发现自己的长项和爱好并不在于教书,他比较喜欢搞一些文字工作,比如写新闻稿,即“认识自我”。接下来,秦奇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去思考自己未来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是他的第三件事——角色定位。最终他认识到,在一个大家都在争取做老师的高校中搞新闻工作,一定会引起重视,加上中文专业的基础,学校的院报、广播台等很多资源都可以被利用起来,并很好地锻炼自己。
在对职业定位的思考中,秦奇还充分考虑到了市场需求的因素,对此,他的心得是:有很多时候,我们的职业定位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但是如果不把自己放到社会的大环境中,看自己能够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就不一定能成功。做一只早起的乌儿,就是秦奇做的第四件事。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是真正有多少人愿意做这只早起的鸟儿呢?秦奇不无感慨地说:“我从一年级就开始去报社实习了。读大学期间,我实习了5次,前几次都是直接去敲总编辑的门。对我这样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是没有一点儿社会关系的,凡事只能靠自己。通过几次实习,我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对我之后的求职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同时,我也获得了丰富的新闻行业的实战经验。”
秦奇的职业发展无疑是成功的,并且,他过去的经历让我们看到在成功背后的必然性。或许,用心的你已经领悟到效仿秦奇职业规划的四部曲,找到心仪的工作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1)发现职业兴趣,设定职业理想。询问自己的内心、倾听家人和朋友对自己的评价,还可以选择职业测评工具,发现职业兴趣,进而勾勒出未来职业生活的理想图画。
(2)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且结合现实情况准确地把握,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实践。
(3)了解职业环境,确立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实习向从业者咨询或上网查询,了解真实职业环境,包括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所要求的技能、任职资格、与其相匹配的风格和价值观等。只有在对个人进行全面分析以及对环境有较深入的了解后,我们才能真正结合个人职业理想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4)制订、实践学期行动计划。为职业目标的实现设定短期的计划,可根据具体的职业要求,寻找自身的差距,制订提高能力的行动计划并严格执行。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自己与理想职业相匹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