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集—就业信息的有效性评估
 

信息的来源和获取的方式不同,内容必然有实有虚,这就需要对每一条获得的就业信息进行评估。

1.真实性评估

由于信息的来源渠道不同、传递方式不同,大量信息扑面而来,难免造成信息的真实程度不一。在当前人才市场尚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假信息或不很准确的信息层出不穷,造成有的毕业生求职未成却人财两空,耽误了求职的最佳时机。因此,毕业生务必冷静分析,增强判断就业信息真实性的能力。

2.准确性评估

职业信息必须能够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用人单位的意图,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否则容易造成误导,产生错觉。然而在简单的就业信息中也要认真琢磨,仔细体会,对于一些不是十分清楚的就业信息要及时与信息的提供方取得联系或请教别人,获得准确信息。

3.时效性评估

信息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时效性,即信息都有时间要求,在一定时间内是有效的,过了某个时间就失去了意义和作用。因此,在收集、整理和处理就业信息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有效时间,争取及早对信息做出应有的反应。

4.针对性评估

职业信息的有效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信息对于使用者而言是否有用,有用的即有效,无用的即无效。也就是说,某一个就业信息,别人看来很有价值,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对求职者本人或许一文不值,这并不是信息本身的问题。同样的信息造成不同反应的原因是,不同的求职者评价信息的标准不同,每条信息都有它特有的针对性。随着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用人单位所要求人才的层次、专业、性别、能力等方面千差万别。就业信息本身必须能够说明它所适用的对象,以及该对象所应具备的具体条件;否则就会让每个人产生自己都能适合、都能胜任的错觉。因此,应该注意就业信息的针对性,不能盲目追求当今都看好的职业。适合自己的信息一定要予以重视,不适合自己的也要果断地摒弃,减少求职择业的盲目性和盲从性。

5.可变更性评估

对于某些招聘信息所传递的专业、性别、学历要求等,乍看上去并不符合个人的应聘条件,因而就此却步。但实际上这只是用人单位最初的设想,随着形势的变化最初的计划会有所调整,因而要结合用人单位的情况和岗位的核心特征进行分析,考虑一下该信息的可变更性有多大。